Monday, August 16, 2010

河南一条新建防洪大坝被雨冲出近百处大坑沟壑

  豫黄河控导工程为啥弱不禁“雨”

  村民称工程层层转包偷工减料 水利部调查组已赴现场调查

  调查动机

  黄河原阳段“双井控导工程”防洪大坝是原阳县7个乡22万群众的护村大坝。新坝体建成半年多,却被几天前的一场中雨冲出大坑沟壑近百处。防洪大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防洪关键期沿岸几十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如何保障?

  □ 特别调查

  法制日报记者 任雪

  一辆挖土机正在紧邻河坝的土堆里取土,路上都是行色匆匆的工人在重修路两边的嵌在土壤里的路边石、在刚填上土的坝上植草,还有两个穿着印有“施工工程监理”的白衬衫的年轻男子在来回走动,面对记者的询问,他们笑而不答……

  这里正是近日引起社会关注的,被称为“豆腐渣工程”的黄河河南省原阳段“双井控导工程”修复现场。

  据了解,8月初,这条矗立在黄河北岸的刚建成两个月的“双井控导工程”防洪大坝,在仅仅一场中雨过后,便出现了超过80处的大坑和沟壑。

  对于大坑出现的原因,当地村民反映,新建大坝使用的都是沙土,而非严格要求的粘土;防汛备方石使用的是旧石头并掺杂着泥土,而非新石头;大坝建设被层层转包之后,形成了如今的“豆腐渣工程”。

  事实果真如此?“沟壑”背后又是否有其他隐情?8月16日,《法制日报》记者专程前往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事发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修复现场仍在就地取土

  在修复现场,《法制日报》记者看到,大坝上有很多刚填上土的地方,还有的地方在填了土之后铺上塑料薄膜。

  “新填土的地方就是原来出现的大坑。”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在修复工程现场,《法制日报》记者遇到了原阳县河务局办公室主任王大勇。据他介绍,由于附属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加之今年7月中旬以来,“双井控导工程”所在地连续5次出现较大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18日、19日出现了大暴雨,降雨量达165.9毫米,对工程造成较大影响,出现水沟浪窝。

  对此,黄河河务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道,任何土坝遇到特大雨都会出现水沟浪窝。双井控导工程并非黄河大坝,它的修建是为了防止黄河左右摇摆、直冲大堤,起到控制河流水势的作用。

  王大勇说,该控导工程将发挥稳定河势、归顺流路的作用。遇超标准洪水,应有措施,有对策,“允许在超设防水位时弃守该控导工程”。

  “其间,原阳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监理及施工单位,对雨毁情况及时进行了普查,采取了围堤圈堵、及时排水等临时措施,同时制订了抢修方案。但由于雨次频繁,雨量较大,造成修复进度缓慢。”王大勇说。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却从当地村民处得到了与此相反的说法。据村民反映,此事曝光前,根本没有人来看过“这个豆腐渣工程”。

  同时,据参与修复施工的村民透露,修补从8月10日开始昼夜不停地进行,使用了6台挖土机,就地取土,“没有按照标准垫30公分夯实一下后再垫,都是一次性垫成的,还是就地取土,再下一场大雨还得塌”。

  工程背后是否存在利益交易

  采访中,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双井控导工程实际上是原阳县7个乡22万人的护村大坝,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30多年来,大坝历经黄河冲刷,依然安然无恙。这次在原有坝体北边200米处修建新坝,其实就是把老坝取直。”村民司某向记者透露,当地老百姓对于这次修建新坝并不赞同,“实际这个坝没有必要,老坝是1973年建成,这么多年国家投入大量的石头都扎下根了,1996年洪水漫顶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这么坚固的大坝为啥要毁掉它,老百姓想不通”。

  对于该工程的必要性,河南省黄河委员会的办公室李处长向记者表示:“这不归我们管。”

  而据王大勇介绍,由于近年来本段河势出了新问题,主流上提下挫,时常超出工程的控制范围。为稳定河势,归顺流路,防止滚河发生,对双井控导工程藏头段进行改建。

  “大坝既然建了就建了,但质量却无法保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豆腐渣工程’,与中标单位取得这个项目之后又层层转包有着不小的关系。”当地村民直言不讳地向记者表示,由于层层转包,工程款到施工的时候已经有限,偷工减料是确实存在的,投河的根石要求高3米,并用铁丝网包起来投河,“其实根本就不足3米,至少省二三十公分呢,一共700多立方,能省多少石头和铁丝啊”。

  针对村民的“转包”责难,《法制日报》记者致电工程的中标方开封黄河工程公司原经理张中义,他回答称“这个工程当时没有转包”。当问及具体机械等方面的问题时,他则表示具体他不清楚,要问项目负责人叶建中。

  叶建中告诉记者,施工时,他们只是租用当地的机械进行土方挖运,但没有转包,“根据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规定,设备租赁、材料委托采购不属于转包行为。”叶建中明确表示。

  但是,采访中记者从当地曾参与施工的村民处了解到,开封黄河工程公司将工程转包给了原阳县某乡的一个人,此人又转包给李某、赵某,这两个人才是最终组织施工的人,而后李某、赵某又将工程分包给当地几个村民进行施工。

  “工程款都是李某、赵某给的,活干完他们跑了,到现在还拖欠我们的血汗钱没给。”参与施工的村民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对于村民们的说法,叶建中则说,“除了租赁当地的机械挖运土外,其他包括给工人工钱等都是中标方直接管理施工进展,不认识李某、赵某”。

  大坝用的到底是什么土

  采访过程中,正在大坝上整修破损坝体的一位村民说,这个大坝去年4月开始修建,去年11月底完工,为何坝体被冲毁得如此严重,跟大坝使用的沙土有很大关系。

  踩在坍塌的坝体上,记者感到土质非常松软。据知情人介绍,这次国家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对新坝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坝体用土必须在300亩划定的取土区取粘土,经检验合格才能使用。“就地取的是松软的黄沙土,但当时施工方报的是粘土,光这一项就少花26万元;规定用大铁丝网裹住埋石头,每个坝垛800个,他们只用了500个”。

  对此,张中义表示,施工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取土没按图纸上划定的取土场取土,取土场300亩地征地没征下来,要价太高了。‘控导工程’用土按规定用粘合土,有一定比例的粘力,经检验合格就行”。

  针对此工程要求用粘土,但施工方却就地取土是因为当时农民要求赔偿高的问题,曾参与施工的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根本就没有人来向村民协商这300亩粘土地挖土的事情,“全部都是就地取的土”。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有村民向记者反映,有关双井控导工程的质量、工程转包等问题被曝光后,随即有当地村民受到了相关方面的威胁,“谁都不许再胡说,否则扣发工资、没好果子吃”。

  王大勇向记者透露,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已于8月10日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了初步质量检测,“为慎重起见,还委托权威技术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检测结果近期将出台”。

  8月16日下午,水利部相关领导带着专家到现场查看。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水利部组成了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称不方便接受采访。

  截至发稿前,水利部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对于村民们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尚需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本报将会继续跟踪报道。

  法制日报新乡(河南)8月16日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