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专题】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新春记者蹲基层
温州网讯 修一段路要动用潜水员,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要不是亲眼看到在火车温州南站旁陈焦路的桥桩2米来高处,依然存留被水浸过的印记,以及当时潜水施工的照片,记者也不敢相信。
温州前年开通动车至今,火车温州南站的配套工程却尚未彻底完善。以陈焦路为例,这是瑞安方向通向车站的主干道,在建部分(站西路至吹台山隧道段)长1.9公里,于2008年底进场施工,计划工期10个月。但至今已2年,路却还没完工。不少市民质疑,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动车都通了,这些配套工程为什么进展这么慢?记者为此专门探访了车站周边的多个建设工地。而潜水施工这一幕,就出现在陈焦路建设现场。
陈焦路的一段,正好处于铁路桥陈庄大桥的4至7号桥跨下方。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段路的南面三米开外,就是一条河流,据目测,河面高出记者所站路面近2米,还不时有船经过。虽然采访当天天气晴朗,这一段路面的低洼处积水却依然不浅,工人们必须穿着雨靴才能过去,路面上还堆积着厚厚的一层淤泥。
不过,工程负责人张才告诉记者,这样的状况已经算好的了,“现在路面漏水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只要把积水抽干就可以正常施工,5月底主车道就能通车了。”
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施工单位按计划顺利铺设了陈焦路的雨水、电力等配套管道,但待工程进展到陈庄大桥下方路面时,意想不到的严重漏水出现了。
“因为水平衡的压力,路面下的泥巴层会慢慢地往上渗水;同时,高处的河水沿着铁路桥向低处的路面渗过来,再顺着桥桩上的缝隙一直漏到路面上。”回忆起那无孔不入的水,张才还显得有点心有余悸,“平时积水就不用说了,最怕的是下大雨,河面涨,路面上的水也跟着一起涨,最高涨到了2米。”
为了确保施工,施工单位最多时动用了14台水泵同时向外抽水。不过,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为此,他们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来论证处理,可是专家们来了一批又一批,建议却都没奏效。其间,连负责打路面桩的工人,都被这水吓退了三批,工程也由此搁浅。一直到去年12月,一家杭州的水处理公司拿出了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让见多识广的铁路指挥部建设者也有点咋舌:潜水员下水清理底下的所有淤泥,再浇注专业的水下混凝土。养护约10天,等水下混凝土浇好了,再排水拆墙。而渗水的桥桩缝,则得采用高压灌浆处理,灌的浆还是那家公司的秘方,直到把有可能渗水的缝都堵住。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当时负责潜水施工的江苏民益潜水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韦学林。他告诉记者,当时光是清理底下的淤泥就花了近12天。就这样,忙了2个来月,才把水患给治好。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焦路并非唯一一个受“水”困扰的铁路配套工程。在车站建设时,因为全都是在水上施工,工程方不得不搭起两座便桥向站场内运输材料。
在车站南侧与瓯海大道连通的匝道建设工地上,记者碰到正在现场调度的工程负责人小姜。“因为就靠着河道,匝道下方的地基有很多淤泥、很软,打一根桩要费十几天的功夫。”小姜对记者说,匝道现场200个承台共计1200多根桩,其中费时费力可想而知。
不过再费时费力,留给这些建设者的时间已然不多了。据介绍,到今年5月底,站前广场、瓯海大道连通的匝道、陈焦路主车道都将竣工。届时,待瓯海大道建成后,旅客车辆就可由北面瓯海大道直接进车站,再由南面通站路出。
记者章映陈叶绿
通讯员周吉敏陈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