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1, 2011

比发飙更可怕的是假装一团和气

  一段南昌电视台《文明行风热线》“3·15特别节目”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在这段视频中,两位嘉宾南昌市卫生局一位女副调研员和一位律师在录制现场展开“舌战”,女副调研员因为不同意律师的观点,当场表示“节目要暂停,已经变了味”不能继续录制下去了。女官员指责“律师不懂法”,律师回应说对方是“狗屁”。 (3月20日新华网)

  物以稀为贵,事情也是这个理。平时见惯了媒体访谈节目上专家与官员“情深深雨濛濛”,忽然发现一出原生态的据理力争,不免有些小兴奋。这兴奋有看热闹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对论辩本身是非的关切。

  骂人当然是不文明的,但如果这种不文明能骂出“医托”的根源,也算“嬉笑怒骂皆文章”——在访谈中,律师毫不客气地称,“打击医托就靠卫生行政部门打击,医托屡禁不止,就是管理出现问题”,并质问卫生部门“对医院出现医托的行为监督了没有?”女官员显然也是性情中人,遗憾的是心理素质不够强韧,直接要求主持人将节目暂停,称节目变了味。

  律师的质问其实算不得铁嘴铜牙,只不过收起了老好人的客套话,把老百姓这么多年问烂了的问题直接抛给对方而已;女官员称“节目变了味”也是大实话,逻辑来源有三:一是常态的“节目”本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就算有问题,也要含蓄得像没有问题一样,如今忽然问得人家没有退路,还能叫什么“节目”?二是节目正常的“味道”应该是官员掌控话语权,媒体搭台、专家唱戏,露面的官员不是跑龙套的,而是主角,你不按套路出牌,多半是“变味”;三是很多人对“味道”相当敏感,一旦闻到风向不对,就拒绝发言,因此,能说的基本都是“对味”的,至于“变味”的,挥一挥衣袖,不让你带走只言片语。

  真相越辩越明。某种意义上说,发飙不可怕,因为这是真性情的表现,发飙了,撂下狠话,才能敲得出真话,怕就怕风平浪静、专家与权力“举案齐眉”,那么老百姓的选择就剩下惟一一个:继续充当“不明真相”的围观者。

  比发飙更可怕的是假装一团和气:比如律师与女官员温馨而坐、声讨“医托”之恶,律师理解了官员的不易,官员也告慰着律师的质疑,最后,怪只怪“医托”太彪悍,大家手拉手、肩并肩期待奥特曼来拯救“医托”乱象,主持人感动得泣不成声——这个“味道”,我们多么熟悉!这个味道,估计就是“对味”的那个“味”!

  □邓海建

  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