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心做菩萨
特区的宗教事业有着改革的印迹,佛教文化有着时代创新的烙印。
在深圳经济特区,有一座只有18年历史的年轻寺庙———弘法寺,由104岁的“佛门泰斗”本焕大师创建。36岁的方丈印顺,大学毕业,2000年出家,一直跟随本焕大师。
记者采访的这天,印顺的接待任务一个接一个。当他坐下来时,记者问:“你每天要见那么多人,办那么多事,对你修研、思考和管理有没有影响?”他笑笑说:“只要像本焕老和尚所说‘事忙心不忙,事乱心不乱’,那就一切都有序。”
他曾跟随老和尚走访了400多个寺庙,了解中国汉传佛教界寺庙现状,并思考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既秉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在深圳这个节奏很快的城市,每年都有大批信众来弘法寺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内地许多寺庙不同的是,来弘法寺的香客中,9成以上是年轻人,一半以上拥有高学历。印顺说,正是看到这一点,我们在人间佛教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人文佛教,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为忙碌的人们提供身心和谐的场所。
该寺坚持不卖门票,而且每位客人可免费拿三支香,饮用水也是免费。这里设有1000个床位,居士吃饭和住宿同样是免费。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许多企业裁减人手。失业的外来工一天有三到五千人来这里借宿,连走廊和厅堂也打了地铺,最长的住了三个月。印顺说:“我们给了他们一个过渡休憩的地方,令其可以调整自己,再次踏上就业的路。这并不是慈善,而是一种关爱。”
在当今社会,印顺觉得:“慈善不仅是捐款,不仅是奉献,是别人给你一个成就的机会。施与受两者是平等的。”该寺的义工组织颇为庞大,也颇为规范,全部进行了信息数据管理。义工95%是年青人,还有两成来自港澳。该寺《义工手册》上规定:有效义工在三个月内累计服务时间不少于15小时。义工还实行星级管理,年服务时间达到20、70、150、240和360小时的,经公示后可依次评为一星至五星级义工。多年来,弘法寺累积用于慈善的钱已上亿,很多义工活跃在深圳大街小巷。
令人称奇的是,遍观弘法寺,找不到一尊罗汉像。本焕长老说,所有的在家人和出家人都要发大心做菩萨,要做大菩萨,不要做只顾自己的罗汉。只有自利利他,才能更好地救助众生。
南方日报记者林亚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