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4, 2011

专家称大地震暂时挽救摇摇欲坠的菅直人政权

首相菅直人 首相菅直人

  核心提示  如果日本没有这场天灾大地震,那么日本政坛可能就会发生“地震”。对核泄漏问题的处理,将左右菅直人未来的政治命运:一旦应对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其内阁信任危机的发生。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

  日本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邻国在历史认识、民族感情、领土纠纷等问题上存在着矛盾,但是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各国政府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了超越狭隘视野的高风亮节。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 魏志江

  新闻背景

  本报讯 3月11日,一场里氏9.0级的超级大地震袭击日本东北部,地震和随后引发的巨大海啸重创日本,官方估计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万人。日本共同社记者滨口健告诉本报记者:“这场地震改变了日本的一切。”这场地震不仅给日本民众带来惨痛的损失,也给日本的内政带来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东北亚局势带来了转折点。

  本期的《广州日报》圆桌会议,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学者解读大地震给日本内政外交带来的各种影响。

  专家认为,日本大地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暂时挽救了摇摇欲坠的菅直人政权,但对于过去没有执政经验的民主党而言,救灾依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对危机的应对,尤其是核泄漏问题的处理,将左右菅直人未来的政治命运:一旦应对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其内阁信任危机的发生,使得菅直人内阁将成为一个短命内阁;而一旦其成功应对危机,其政治前途则有可能“转危为安”。    文/本报记者 李明波

  内政

  九级地震发生

  朝野政治免战

  本报讯 我国国内研究日本问题最著名的学者、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表示,如果日本没有这场天灾大地震,那么日本政坛可能就会发生“地震”。 刘江永口中的这场“政坛大地震”指的是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认收受外国人的捐款。

  首相收了“黑钱”

  菅直人3月11日上午出席国会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承认自身资金管理团体曾在不知情的情形下接受了一名在日韩国人的政治捐款。“我原以为这个人是日本国籍,因为他有日本名字,”他说,“我与我的办公室核实过,后者确实接受过这个人的捐款。” 此事就发生在大地震发生前的几个小时。

  日本《朝日新闻》先前报道,捐款人系一名住在日本的韩国人,2006年和2009年以日文名累计向菅直人的资金管理团体“草志会”捐献104万日元(约合1.25万美元)。日本法律禁止政治家接受外国人和外国法人所提供与政治活动有关的资金。菅直人承认收取外国人的捐款会有什么后果?看看他的老搭档前原诚司的下场。

  就在几天前,前原诚司这位身居日本外相一职的鹰派人物,就是因为承认违法接受外国人政治献金而引咎辞职。菅直人“紧随其后”爆出类似事件后,日本媒体和政治分析人士纷纷认为,当时支持率不到20%的菅直人下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非法接受政治献金将促发在野党加大施压,要求他辞职、解散众议院并举行议会选举。

  在野党挂免战牌

  然而数小时后,9.0级大地震发生了,一切都改变了。现在抗震救灾是日本全国的头等大事。日本朝野各党已暂时挂起“政治免战牌”。在日本政府各部门尽全力抗灾、赈灾的背景下,这场地震对于日前被反对党强烈要求下台的首相菅直人来说,或许是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就震后的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抗灾救灾。日本现已成立由菅直人直接领导的紧急救援中心,全力应灾。

  预算

  反对党难再阻拦

  年度预算案迎曙光

  本报讯 大地震的发生,给被反对党强烈阻止的2011年度预算案问题也带来曙光。日本国会众议院虽然于3月1日表决通过了总额达92.4万亿日元的2011财年预算案,然而包括“特例公债法案”在内的大多数预算相关配套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却极为渺茫。

  刘江永指出:“配套法案不出台,则预算案里的惠民政策无法兑现,法案的审批仍然需要时间,在此问题上,必须得到在野党的配合。在野党有可能利用其在参议院的多数,否决民主党提出的一系列与预算案相关的法案。”

  大地震后,菅直人政府在2011年度预算案基础上,做了一个补充预算,拿出资金用于抗震救灾。

  关于补充的修改方案,虽然目前在野党持消极态度,但刘江永认为,“不会出现久拖不决的情况。因为如果为了给菅直人造成麻烦,而影响时下迫在眉睫的抗震救灾,将会导致反对党议员失掉其所在选区的选票。”

  前景

  地震是把“双刃剑”

  核危机考验菅直人

  本报讯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倘若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菅直人的首相职位将摇摇欲坠,而此次日本大地震也是保全菅直人执政地位的一个机会,决定他的政治前途是否能“转危为安”。对菅直人内阁而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核电站的核泄漏危机。

  挨批动作迟缓

  在此期间,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数十艘战舰,沿宫城县海岸巡视。菅直人频频发表电视讲话,通报救灾进展,安抚民众情绪。3月12日清晨,身着浅蓝工服的菅直人乘坐直升机从空中视察地震海啸灾情严重的福岛、宫城两县灾情。但日本媒体依然批评菅直人内阁动作迟缓:“在事件发生5个小时后才对一号机组的爆炸问题做出详细解释。”

  刘江永认为,尽管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福岛县的核电站泄露,做了及时的说明和解释,强调其“可控”;但如果日本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利,例如预报、措辞等不慎重,都可能成为在野党未来攻击菅直人民主党的把柄。

  12日,菅直人乘坐直升机亲临福岛第一核电站现场,却被在野党指责其耽搁了当地对核泄漏的处理工作。刘江永说:“日本在野党必定会抓住此事对菅直人穷追猛打,迫使其下台,也不排除在野党利用民众舆论不满向菅直人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从而导致菅直人辞职或者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大选。”

  菅直人缺乏经验

  刘江永认为,“由于大地震的突至,在野党现在挂起免战牌。日本最大反对党自民党新总裁谷垣祯一说,自民党与其他政党一道,全力支持与配合政府救灾。因此,菅直人暂时可以保全自己的执政地位。”他解释说,如果自民党真如愿提前进行大选,在全国抗震救灾的大环境下,他们也不会赢得民心。

  刘江永强调,这场大地震对于菅直人也是挑战。虽然菅直人已在震后多次发表电视讲话称,政府将尽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减少损失。但是他没有处理大规模天灾的经验,因此一旦抗灾、赈灾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或人为的失误,那么在日本未来的大选中,这必将成为反对党攻击菅直人的利器。

  外交

  日本民主党执政一年多来,外交成为他们最受诟病的领域之一,中日关系、俄日关系都先后陷入低谷,然而地震发生后中俄等国在第一时间向日本伸出援手。专家认为,地震成为日本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关系的契机。

  地震危机成外交契机

  中日、俄日关系或趋于缓和

  本报讯 日本民主党执政一年多来,外交成为他们最受在野党诟病的领域之一,中日关系、俄日关系都先后陷入低谷,然而地震发生后中俄等国在第一时间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专家认为,地震成为日本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关系的契机。

  清华大学的刘江永教授说,我们不应该忘记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灾区提供的救援帮助和救援物资。在山崩地裂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道主义的大爱超越国界,化为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也有助化解中日两国民众心灵上的隔阂。如今,日本遇到特大地震灾害,伤亡惨重。日本灾民也希望得到国际社会从精神到物质的救灾支援。联合国及20多个国家已纷纷表示对日本提供救灾援助,中国作为邻国当仁不让。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的魏志江教授指出,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其危害不仅仅局限于日本,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世界各国都应该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他提醒说,这种援助其实也是双向的,援助别国其实也是援助自己。天灾无情,人有情;患难当头,见真情。

  魏志江详细解释了日韩关系、中日关系、日俄关系的新变化,分析了大地震给东北亚关系带来的新气象。他指出,日本与中国、韩国、俄罗斯等邻国在历史认识、民族感情、领土纠纷等问题上存在着矛盾,但是在人类共同的灾难面前,各国政府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表现出了超越狭隘视野的高风亮节。

  日韩关系更紧密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韩国救援队抵达灾区,成为首个抵达日本的外国救援小组。昨天,第二批102名韩国救援队员又抵达灾区。魏志江表示,韩国是日本最近的邻国,地震后韩国及时伸出援手,这势必让日韩关系更加紧密。他认为,尽管两国依然存在历史问题,但目前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日韩关系呈现出明显强化的趋势。

  中日关系或缓和

  魏志江指出,由于受钓鱼岛撞船事件以及东海油气田开发等事件的影响,大地震之前的中日关系降到了低谷。但地震后,中国不仅向日本派出了国际救援队,还向日本提供了紧急物资援助。魏志江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地震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地震本身是日本的危机,但同时也蕴含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

  日俄关系脱阴影

  魏志江分析说,日俄两国刚刚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日俄关系也降到了二战结束后的最低谷。但现在随着地震的发生,俄罗斯不仅向日本派出救援队,还准备从库页岛向日本输送液化天然气,以供日本发电。

  这样的举动毫无疑问地可以暂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

  新闻链接

  大灾之后被批救灾和重建不力

  海地、美国曾陷执政危机

  文字整理:彭玉磊、邢磊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2万,至少100万人无家可归。

  发生大地震之后,海地反对派和民众不时在首都太子港等地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总统普雷瓦尔辞职。

  地震发生后的一年多来,反对派纷纷指责政府没有对地震的后果作出有效的回应。一些反对派团体还认为政府的重建计划企图将国家出卖给外国大国,从灾难中获利。部分居民还担心总统利用国家实施的紧急状态“抓住权力不放”。

  海地去年11月举行第一轮大选后结果一直没有定论。第二轮选举将于本月20日举行。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致死逾千人,造成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在野的民主党人和主流媒体都把时任布什政府的救灾行动和问题重重的重建工作称为“美国的耻辱”。

  新奥尔良受灾后,布什继续在家乡得州度假;在联邦紧急救援署的救援工作受到质疑的情况下,布什又仍然表示支持这个机构的领导人。这些突显布什政府当初处理风灾的无能。布什本人也承认,政府此次对灾难的反应太慢,令人无法接受。共和党内部还有议员当时还表示,此次救灾迟缓将给布什的第二届任期带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