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2, 2011

“第一响应人”3度入川开班培训

  当灾难来临,谁可以第一时间将灾情外传?黄金72小时内,如何同时间赛跑,挽救更多生命?继去年两次成功开班后,昨日,“中德政府‘第一响应人’教官培训项目”第3次走进四川,记者借此专访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NERSS)主任吴建春。

  问:“第一响应人”的产生背景是什么?

  吴:从以往数据来看,一旦有灾难发生,能够对被困者最早展开救援的,还是灾难周边的人。而“第一响应人”的优势就在于将专业救援推广到最基层政府,一旦有灾难发生,他们可以立即展开比较专业的灾难评估、生命救援和灾情传递。

  问: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现状如何?

  吴: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级和省级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数量在一万人左右。听起来多,但分摊下去就很少了。像汶川地震,仅仅一个汉旺镇,可能就需要几千名救援人员。

  问:为什么该计划重点落在了基层政府官员?

  吴:灾难发生后,基层政府是最早赶到现场的,也是最熟悉当地情况的。

  问:“第一响应人”项目的意义何在?

  吴:举个简单例子,印尼海啸遇难人数大概是30万,日本地震加海啸还不到2万。除去日本城市基础建设抗震性很强这个因素,完备的预警机制和响应机制是减少伤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再比如盈江地震,虽然当地没有“第一响应人”的计划,但此前的上千次小震已经让当地政府有了警惕,一旦灾害发生,各路救援力量可以迅速集中,展开救援。

  问:德国的经验和技术到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

  吴:我们只是借鉴了德国的课程框架,其中的内容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了补充的。

  问:目前该项目在全国推行如何?

  吴:暂时只选了四川和天津做试点,这次完课后,四川的“第一响应人”人数达到了200人,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很靠前了。

  成都实践>>>

  以后每个乡镇都有“第一响应人”

  昨日,“中德政府‘第一响应人’教官培训项目”在成都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基地开班。培训学员主要是来自成都各区市县的街道办和乡镇官员,他们将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该课程包括灾情形势评估及信息处理、灾情现场管理、搜索技巧及现场实践、基本救援技能及现场实践、医疗急救基础、国际城市搜索和救援概论、现场实地综合演练等。合格者由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NERSS)和德国联邦政府技术减灾署(THW)颁发中德政府“第一响应人”培训教官证书。

  经过前两次成功合作,本次开班的学员人数从40人猛增至120人,成都市人民政府应急办副主任吴为为称,成都将继续加强这个项目的推进,争取下半年再开一次班。“未来3年,成都将保证全市范围内每个乡镇、街道办都有1名到2名‘第一响应人’”。

  早报记者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