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0, 2011

常州道德模范30人系列之严清华

  人物小档案

  姓 名:严清华

  年 龄:58岁

  工作单位:金坛市朱林镇黄金村

  职 务: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道德模范类型:为民奉献类

  身边人的评说:

  只要有村民来找,哪怕手上再忙,严书记都会毫不犹豫放一放,倾听他们的诉求。在他心中,老百姓的事最重要。— —黄金村党总支书记助理缪云鹏(大学生村官)

  3月初,严清华在金坛市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响亮提出今年全村奋力实现集体收入超百万的目标。连续3年在同 一会议上交流发言,严清华很是自豪——从转变薄弱村,到建设新农村,再到争创富裕村,“三级跳”跳出了精气神。

  几十本“民情日记”

  13年前,严清华接任村支书,他感觉到这副担子不轻。

  徐继尧在黄金村5组当了30多年村民小组长。他最清楚,村上17年间换了9任书记,走马灯似的,留给他印象最 深的是“调走的高兴、调来的伤心”。

  黄金村与薛埠街靠得近,但村民要上街办事却一直没有条好好的路。就说卖小猪吧,村民先要挑着走上三四公里,才 能上车或拖拉机,人吃苦不说,收猪的还要扣掉2角钱一斤,说不能在路边白等这么长时间。

  当过兵、做过市政工程的硬汉严清华心被刺痛了。他要让黄金村改变旧模样。第二年冬季,严清华带着全村村民苦干 一个月,肩担7万立方土,筑起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黄金大道,同时,新建桥梁9座,栽树3万棵,开辟桑田500亩,围垦低 洼地鱼池近千亩。

  严清华回村13年,几乎没有完整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每年春节年三十到年初五,他都让别的村干部回家团聚,自己 则在村值班室度过。有次累得胃出血,他瞒着大家在医院住了5天,靠接听电话处理了47件事。前几年,村上建起970多 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但严清华没有单独设办公室,他坐在综合事务室,为的就是好及时处理村民要办的事。

  白天再忙,晚上临睡前严清华总要将当天的工作过一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理清,然后是读书看报。13年,他写下 了几十本厚厚的“民情日记”。

  严清华带领村民奋斗13年,黄金村固定资产从9万元增加到7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2000元提高到1 2400元。

  村民比亲人还要亲

  “贫穷不要紧,要紧的是人的精神不能陷入困境。”严清华请人在便民服务中心醒目处写下了“学华西村凝心聚力发 展集体经济,学吴仁宝勇创新业造福黄金人民”的响亮口号。

  村民老朱因历史遗留问题长久未能解决,两次进京上访,到省里的次数就更多,18年来把钱都丢到了路上,家中一 贫如洗。严清华回村后,先后30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从不在村民家吃饭的严清华,有次破例在老朱家吃了碗面条,这 令老朱十分意外,要知道,连儿子、儿媳都嫌他邋遢,不肯在他家吃饭、喝茶。看到严清华的诚意,老朱心中的坚冰终于解冻 了。在找相关部门妥善解决老朱问题的同时,严清华自掏1000元,买来鸡、鹅、牛,让老朱饲养,并两次筹资为他改建住 房。第二次新屋落成时,老朱在自家大门上贴上对联:“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家事国事事事顺达”,横批是“共产党好”。

  今年植树节前,几年前帮老朱栽下的香樟树可以出售了,严清华又开始帮他联系销树。今年已73岁的老朱真诚地对 严清华说:“严书记,你对我的恩情太大了!”

  夜深人静时,严清华心头也会涌起对家人的愧疚。嫁到丹阳的姐姐大他12岁,姐弟俩自小感情笃深,在家人一致反 对严清华回村任支书时,只有姐姐站出来支持,“回村工作是难,但既然组织信任你,那就好好干!”以前严清华几次生病住 院,都是姐姐凌晨5点不到就带着营养品,骑车20多公里来看弟弟,然后再匆匆赶回去上班。

  2003年初,姐姐患上癌症,几次昏迷后她提出想见见严清华,但都未能如愿。从姐姐发病到离世的30个月中, 严清华陪她说说话的时间加起来总共才7个半小时。说起这些,严清华几度哽咽。

  名副其实黄金村

  在黄金村,严清华和“两委”班子达成一个共识,作为党员、当上村干部,就意味着要吃苦。在村土地流转中,农户 流出零散、贫瘠的土地,都是由党员干部担当种植责任人,明知吃亏也不推脱。

  “走土地流转做足有机高效农业的路走对了。原先全村800多人忙种田,现在只要40多个农机手开着机械,就把 田种好了。更多村民能脱身去务工挣钱,村上引进6家服装、菇业企业,每个家庭都有一份工资收入。”说起这些,严清华显 得十分轻松,但村民们知道,去年夏种季节,他和其他村干部轮流下田操作高速插秧机,半个月中几乎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 。其他村干部也知道,那段时间严清华最怕到市、镇开会坐在前排,“人晒得乌黑,怕吓人家一跳。”

  让黄金村名声大振的是,严清华六上省农科院,引进的专家团队研种成功的“黄金村”牌有机软米、彩色稻米畅销9 个省市,先后参加北京、深圳、南京等地名优农产品展销,每公斤卖到32元。

  路好了、桥通了、村美了,前些年从村上迁出的70多户村民又迁回了村。原先总笑“穷黄金”的薛埠街上人见到黄 金村人,现在会带着羡慕的口吻说,“三天两头在电视上见到你们村的报道,黄金村这下名副其实啦!”(颜龙 韩献忠 赵鹤茂)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S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