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于权力与权利间的“少儿政府” 12月9日 东方早报 张凯阳
在长沙诺贝尔摇篮小学,一群8-10岁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少儿政府”。和政府机关一样,“少儿政府”下设1名市长、2名副市长,还配有纪委、法院、公安局、卫生局、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和广电局等部门。其中市长负责主持全局工作,两名副市长各分管4个部门,在各部门还设有副职和干事。有专家认为,此举可能让学生走入“权力意识”的误区。
(12月8日《三湘都市报》)
东方早报一评
“少儿政府”的存在究竟会将未经世事童心未泯的学生带往何处不得而知:是通往对权力的崇拜之路,还是走向对权利的敬畏之途,抑或仅仅在一场游戏中消耗了学习的时间?
就像不能因为理想的不可得就否定理想的意义一样,不能因为现实官场中的一些问题,就断然认定“少儿政府”必将陷入“权力意识”的泥沼。
“少儿政府”究竟导向何方,既不能根据权力的现实运转状况判定,也不能仅凭对公权力滥用的反感就做出判断。倘若存在问题的只是那些素质低下、常钻漏洞的官员,权力腐败的问题只是监管部门偶尔失明的结果,那么“少儿政府”的运行必将无碍,反之亦然。倘若政府在现实的运行中就充满着对权利的敬畏,每个政策都经过充分的民意考量,每项决策都要征询民众的意见,那么“少儿政府”的领导也必然可以认识到权力的真正主人何在,其运行结果也必然导致对权利的敬畏。
值得注意的是,“少儿政府”之上存在一个作为最高权力的教师,也就是说,“少儿政府”的效力在于有一个最高且公正的裁决者。所以“副市长”敢于反驳“市长”,公安局长才会公平审判,“权力导致腐败”的铁律才不至于腐蚀到他们。虽然“少儿政府”的实验并没有导向对权力的崇拜,但它也未能如人们所期望的增加对权利的敬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们认识权力和权利的第一课。
现代快报再评
长沙市诺贝尔摇篮小学不如改名为“权力摇篮”小学,否则好端端一个学校搞什么“少儿政府”,莫非权力意识也要从娃娃抓起?果然,当上市长的小同学直言不讳很喜欢市长这个称号:“因为这个职位很有分量也很有面子”,并表示“当上市长后我最担心下岗”。这难道就是该校要培养给孩子们的东西?学生无辜,吃什么奶长什么肉,问题在于该校的那些教育从业者。公共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社会固然离不开它,但至少应该让它远离天真幼小的孩子们。有了班干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要换上政府的一切名头。该校长认为他们的做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不是培养权力意识才有社会责任感。我很想知道,该校长头脑里是否有“公民意识”这个词,这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权力拥有者,但每个人都是公民。因此,公民意识方才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让他们懂得,公民的权利是什么、有哪些,同时还要教育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权利妨害别人的权利(这不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吗)。结果,本该进行的权利教育被搁置,却反向让权力意识在校园里大行其道。这不是教育,而是污染,对孩童心灵的污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