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我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三年行动计划”步入收官之年。近三年来,面对这一全新课题,武汉张扬“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步迈上突破之路,部分改革试验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以两型理念为核心的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引导全市人民积极投身“两型社会”建设,本报今起开辟“两型社会三年行”专栏,全面展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可喜进展、创新举措、成功经验,使“两型社会”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本报讯(记者李晓萌实习生胡艺)时下,一场“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大检查正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未完成任务进度地区的主要领导将被追责,对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指标超标的地区,实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
凭借此类“铁腕”手段,我市稳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交出了一份又好又快发展的“成绩单”:3年来,GDP、财政收入等指标节节攀升,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则稳步下降,“一升一降”间,印证着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一步的足音。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杨松明确指出:“‘两型社会'建设第一要义是发展,要通过大胆改革突破,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市长阮成发要求:“在改革试验中勇当先锋,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主动作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切实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凭借先行先试权,我市大步迈上突破之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20多项国家改革试验项目相继落户武汉,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有力提升了武汉城市功能和发展后劲。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一批“两型”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我市建立“两型社会”建设五年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737项,其中生态环保与循环经济项目投资额达3761亿元。
我市开设全国首个向公众开放的环保监控网站,实时在线监控“排污大户”。企业耗能评价考核结果不合格者,单位不得参加年度评先评优,不得享受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两型社会”建设促进了武汉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环境面貌改善、生态质量提升,这三年成为武汉发展的“黄金期”:
GDP和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保持13%和24%以上的年增速。去年全市GDP达4620.18亿元,仅用4年时间实现翻番,跃升至副省级城市第五位,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继续强劲势头,上半年GDP和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5%和45.6%。
与此同时,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标“掉头向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截至目前已分别累计削减14.57%和11.64%;单位GDP能耗两年来分别下降6.15%和6.04%,降速明显高于“十一五”前两年。
“两型社会”建设让江城的天更蓝、水更绿了,重点领域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去年,武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超过300天,优良率达到82.5%;中心城区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劣V类湖泊减少9个,东湖水质连升两级,由劣V类升至Ⅳ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