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人民代表选举的时候,父亲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你十八岁了,你是公民,公民有什么责任、有什么义务,这个你知不知道?我的公民意识是这么有的。”
南都特派记者 王莹 发自北京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昨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忆起父亲胡耀邦,说在自己十八岁那年投票选人大代表时,父亲第一次告诉了他“公民”的概念,让他有了公民意识。“在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历程后,回顾他的一些观点、想法,我觉得对改革还是有益处的。”胡德平这样评价。从去年“两会”开始,他一直呼吁推行父亲胡耀邦在土地制度上的理念: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搞城镇化。
我的公民意识来自父亲
南都:你父亲对你为人处事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方面呢?
胡德平:我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他给我讲过他在当时的湖南农村,有人能考上高小,全村人是怎么兴高采烈的,但是家里没有钱,是他同族的长辈拿出一块银元来(资助)。
在我十八岁,第一次参加人民代表选举的时候,父亲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你十八岁了,你是公民,公民有什么责任、有什么义务,这个你知不知道?原来我投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什么“公民”,我说我们学校里面经常举手,选个班干部,这回十八岁了去投个票,有什么不同?(他就给我讲解。)我的公民意识是这么有的。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我不想当干部。那个时候我们一考上学校,好像就物色我们这些人要当干部,我就不想当干部。我说学校很多工作,觉得做得没有积极性,总是有点强迫的意思,就不想当。他就跟我说,现在年轻人非常好,我希望你们对社会都可以持一个积极的态度,但也不要太积极了,现在我们的青年是革命热情是太积极了,有点脱离群众。所以他后来给我的学校写了一封信,不让我当干部。
应在集体土地上进行城镇化
南都:你父亲对改革的观点,有哪些让你印象比较深刻?
胡德平:在经过了三十年改革历程之后,回顾他对为什么要改革和怎样改革的一些观点、想法,我觉得对改革还是有益处的。比如说,他赞成发挥企业领导人负责人的作用,但是1983年,他也讲到了怎么使工人阶级发挥力量。对于农业,他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很好的创意。不过他说的还是土地使用权的问题。现在再要改革,要承认农民对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在集体所有权下,给予它真正的生命和真实的力量,这样作用可能会更大。保证农民的集体土地与国家的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让农民自主地参与城市化的建设,作为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承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力量会非常大。
南都:在去年两会上,你提到了土地制度的问题,现在农民失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胡德平:我觉得还是应该把集体所有制承认、巩固、很好地发挥起来。比如北京郑各庄的模式,他们对所有权特别重视。哪怕是你村里村民要办的企业,用村里的地也要交地租,交给村集体,外来的企业也要交地租。企业破产了,地还是我们的。这样维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我觉得应该大力推广。
如果这一点把握住的话,像总理报告中说的强拆、脱离实际的城市化、城市摊大饼的现象就会没有。我觉得农民应该维护这种所有权,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维护这种所有权。
胡耀邦多次说过这句话,能不能用集体的土地搞城镇化建设?能不能让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开了土地,不是农民了。不离乡,还是可以搞工业、商业。所以我们的大城市要和星罗棋布的小城市结合起来,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也要和新农村结合起来。
政治经济不是两张皮
南都:今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改革也需要新的推进。在你看来,我们的着力点可以放在什么地方?
胡德平:有这么一个例子,就是浙江绍兴,它在浙江发展得并不是在前几位,它的GDP的增长、出口等并不算是浙江的前位。但是这五年来,绍兴GDP平均年增长是11.4%,但是它的居民收入增长是11 .5%,农民的收入增长达到了12.1%,这个在全国是非常少有的,也是现在我们国家所努力的方向,就是居民的收入增长超过了GDP的增速,农民的收入增速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很罕见,我认为那里的干部懂经济、懂民生,更懂政治。政治和经济不是两张皮,这样的实例应该广为宣传。那里的生活环境、社会和谐和政府职能,都非常好。
我觉得现在政府的做法,已经体现了这个思路。“十二五”规划中,GDP的生产增长是7%,但是人民收入增长要大于7%,而且提出公共财政的三分之二要用于民生。财政的钱要给予医保、教育,给予文化、社保,让每个人都能从社会分配中得到自己的那份,这样的措施,老百姓肯定是热烈欢迎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