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7, 2010

四川开放避难场所安置6万泥石流受灾者

  □全省共设安置点326个,受灾区域转移群众75.9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230万元

  □各地采购并发放价值1215万元的粮油食品和1240万元的其他物资

  本报讯 (记者 宋开文) “幸好有了这么大一块平地和这些刚刚修好的校舍,要不然安置转移群众会很麻烦。”都江堰市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告诉记者,竣工不久的虹口小学最多时安置了500多名被转移群众。8月27日,记者了解到,在这场与特大山洪泥石流赛跑的过程中,刚刚新建起来的学校、医院、敬老院等避难场所及时开放,为受灾群众安全大转移提供了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全省利用校舍、厂房、敬老院、民政福利设施等公共场所和避难场所,共设立安置点326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6万余人,受灾区域转移群众75.9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230万元,各地采购并发放价值1215万元的粮油食品和1240万元的其他物资。

  在汉旺、龙池和北川等地,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学校、医院等都被及时地利用起来安置群众、设立指挥部或作为临时物资转运站。记者了解到,灾区民政部门还及时开放各地灾害避难场所,组织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8月13日,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绵竹市清平乡通往外面的交通全部中断,绵竹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深入灾区现场,及时在清平乡安全地带设置5个集中安置点,紧急转移3000多人。在此次灾害中,泥石流冲进岷江形成巨大的壅塞体,导致河水改道上涨,冲进映秀新镇,造成8000多人受灾,300余人受困。该县民政部门迅速成立“党员干部突击队”,采取临时跨乡镇避灾安置的办法,全部将8000多人紧急安全转移,全县疏散安置受灾人员达21170人。

  “避难场所一建起来,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构建全面的防灾减灾体系十分必要。”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正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避难场所建设,未来如发生紧急情况,将有更多安全场所可供群众群众避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