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温庆强图/文
三十而立,立身扬名。
他们,出生在1980年。他们,与深圳特区同龄。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生活着数以万计的与特区同龄的人。他们,见证了深圳的发展,而深圳,也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翻开他们的家庭相册,一张张初来深圳时略显稚嫩的脸庞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大学或者中专毕业,随着打工大军南下,站在工业区的门前,穿着很有时代特色的“的确良”衣服,露出羞涩的笑脸。那时的他们,不曾想过,深圳会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当数十年后的今天,记者与他们再次回到拍照的地方,已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过去的黑白与现代的彩色摆在一起,对比之下,相同的主人公,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有人从牙牙学语,成了掌控公司的管理者;有人从青春少女,成了孩子的妈妈;有人从刚进厂的打工青年,成了舞文弄墨的诗人。而照片的背景,有些已经不复存在,融入了城市内更加亮丽的风景;有些则还在,仍保留着独特的韵味。但始终不变,甚至不断递增的,是他们对这座城市深深的情怀。
柏妮娅
来自湖南常德
2000年10月,20岁的柏妮娅来到了深圳。火车站广场上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的标语随处可见。盛开的簕杜鹃、满目的高楼大厦让她觉得这个城市连空气的味道都与湘西南的小县城不同。为免父母担忧,小柏在学府路租好房后,在附近照相馆拍了来深圳后的第一张相片。
紧接着,高节奏的工作、艰难的生活,让这个以前连电梯都不会坐的黄毛丫头不知如何去适应这个陌生的城市。晕车的她经常要出差,吐出黄胆汁是家常便饭。白天做错事被同事责备,夜晚和周末就泡在图书馆学习。这样的生活小柏过了很多年,她知道要想在这个城市立足,就必须让自己更专业、更有知识、更有经验。
2010年8月,30岁的柏妮娅又照了一张相片。还是10年前的衣服,照片背景却换成了她家客厅。人依在、境不同,心中的梦想却不曾改变:能遇到一位与自己一起看潮起潮落的人,能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唐诗
来自湖南郴州
1998年夏,唐诗在松岗街道的维康电子厂做暑期工,为下半年的学杂费而打工。工资不过五百,照片上的这件T恤是用第一个月发的工资买的,十块钱。T恤特别宽大,所以唐诗把它扎进牛仔裤里。 师专毕业后,唐诗重新来到深圳。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从单身变成单亲,这其中的生活经历是曲折的。
住过铁皮房、农民房,到如今的单位房,唐诗的生活总算稳定了下来,生活质量也日渐提高,青春却已经远去了。镜头前的唐诗,穿着工作服,安静地笑着。她只想和女儿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好好地工作和生活。
罗新亮
来自湖南株洲
2000年,罗新亮从湖南株洲新兵入伍。那是他的第一张证件照,“锅盖头”,一脸的刚毅。驻守在沙头角,巡逻在中英街,来深圳的几年间,罗新亮没怎么踏出过军营。那时他对深圳的概念,只是一个离香港很近的城市,边防任务很重要。
10年后,罗新亮成为了广东边防总队第六支队沙头角示范中队的副中队长。而深圳,也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程鹏
来自重庆开县
1995年,少不更事的程鹏来到深圳,在蛇口的一家木材厂打工。那时他是工厂的临时工,住在工厂东头的铁皮房里。1995年的程鹏,长发、八字胡、宽大的灰色衣、肥肥的牛仔裤,站在工厂的大门前,双手插在裤兜里,脚穿一双棕色的廉价皮鞋。15年后,工厂消失了,空旷的土地上停着一辆辆大型的货柜车,蓝色的车身,在阳光下发出金属的铁锈味。
如今的程鹏,是8岁儿子的父亲,做着装饰工程的工作。多年后,再回到起点的地方,他双眼湿润了。站在曾经的流水线上,程鹏对记者说,他仿佛听见了机器的声音,闻到了木材的味道,看见了他的工友们正穿着统一的工衣,低着头劳动。程鹏很想念他们,刘先隆,侯广国,刘国强,谢建临……他们现在还好吗?
李 蓉
来自湖北武汉
2005年,因为逃避感情的创伤,来自湖北武汉的李蓉从杭州来到了深圳。初来乍到,她在租住的宿舍里,穿上她最华丽的衣服 强颜欢笑留下了在深圳的第一张照片。
过去的悲伤不再,而今,李蓉在深圳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她成为了一名时尚白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李蓉喜欢有山有海的深圳,梦想着有一天能在海边拥有一座小房子,看日出日落。
周正林
来自深圳
周正林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2岁多的他,在老房子里,坐在外婆送的小玩具车上,小手好奇地挠着后脑勺,疑惑地看着镜头。这是周正林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记录着那段渔村的童年。
而今的周正林,和很多本地人一样,靠村里出租的房子和分红,足以生活得很好。但不甘于平凡生活的周正林,在自己30岁的时候,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儿时的小玩具车,换成了小汽车,伴随着周正林跑东跑西拉业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