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供应战略西移
作者 王秀强,王文明
12月24日,内蒙古煤炭工业局公布数据显示,1~11月内蒙古原煤产量达7.19亿吨,同比增长1.39亿吨。内蒙古成为2010年第一个煤炭产量突破7亿吨的省区。
内蒙古发改委保守估计,2010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将达7.5亿吨。
内蒙古官方数据显示,自9月份以来,内蒙古煤炭月产量维持在8000万吨以上。1~10月煤炭产量6.39亿吨,1~9月煤炭产量为5.48亿吨。
同期,山西省发改委公布,1~11月山西煤炭产量为6.66亿吨,同比增加1.17亿吨。其中,11月产煤7003万吨,为单月历史新高。山西煤炭工业厅预计2010年山西煤炭产量在7.2亿吨左右。此数据与内蒙古前11月煤炭产量相近。
相比之下,无论是单月产量,还是年度总量,内蒙古已超过传统煤炭大省山西,坐上了煤产量的头把交椅。
业内人士认为,这昭示着国家能源供应西移格局正在形成。
内蒙古煤炭12亿吨大规划
资料显示,到2009年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达7323亿吨,为全国第一。在探明储量中,亿吨以上煤田有36处,其中2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3处、100亿-200亿吨煤田有5处,10亿-100亿吨大型煤田13处。
目前,神华、中煤、河南冀中能源、山西焦煤等近30家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在内蒙古建井开矿,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逐年加大。
本报记者掌握的内部资料显示,“十二五”末内蒙古煤炭产能规划达12亿吨,新增5亿吨,比2010年增加60%,煤炭外运量规划6亿吨左右。
相比之下,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相对稳健。山西“十二五”煤炭产业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山西省煤炭年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内。
根据内蒙古“十二五”发展规划,内蒙古将重点建设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大型煤炭基地,形成准格尔、东胜、胜利等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霍林河、白音华等3个500万吨煤炭基地,形成煤炭大矿井、大企业格局。
为加大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内蒙古亦争建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加大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集中在呼包鄂沿黄经济带,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等化工园区布局煤化工项目。
煤炭产业西移面临外送难题
内蒙古煤炭产量再超山西,中国煤炭供应西部转移越发明显。
这一趋势与“十二五”及以后煤炭产业政策相吻合。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佑国介绍,“十二五”期间,在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上,国家采取“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和“东部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的思路。
根据东中西部煤炭资源禀赋差异,东部煤炭产量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占52%左右。
“十二五”规划鼓励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到西部地区开发煤炭资源,扶持西部地区大型煤电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的大型企业集团获取接续资源,引导中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跨区域发展。
上述产业政策无疑将内蒙、新疆等产煤地推向煤炭供应新时代的前沿。
内蒙古煤炭工业局负责人说:“单靠内蒙和新疆保证全国供应是不可能的。内蒙和新疆受制于运力和环境约束,煤炭产能不能大规模迅速释放。”
12月6日,发改委公布“2011年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指导框架”,该框架显示包括神华集团在内,内蒙古2011年煤炭铁路出省计划只有1.9亿吨。
本报记者测算,如果2011年内蒙古原煤产量继续维持在7亿吨,铁路出省运力仅相当于煤炭总产量的27%,铁路运力建设刻不容缓。
“预计到2015年,内蒙古铁路总运力将由2009年的5.2亿吨增加到9亿吨,原煤生产增长有望与运力增长相适应。”上述负责人说。
除运输通道外,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滞后,也限制le 内蒙古煤炭外运。
根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家电网已在内蒙古规划七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如果按期建成,内蒙古外送电力将达3000万千瓦时,转化煤炭2亿吨,内蒙古煤炭产能将迅速向外释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