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1200万字“收藏”武汉

  

1200万字“收藏”武汉

  30多本著述,300多篇文章,1200多万字……79岁的皮明庥用了60年的时间,皓首穷经,骑着自行车穿梭于里弄小巷,流连于乡野阡陌,游走在文献与现实之间,以等身著作厚重地勾画出宏大的武汉史画卷,为这座城市留史存真。

  孩提时种下“武汉情结”

  皮明庥,武汉著名历史研究专家,曾任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有武汉“活历史”、“武汉通”之称。1931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的他,有60年在武汉度过。

  他对武汉的最初印象,源自读武汉大学的堂兄描述:“江上轮船如鲫鱼过江,京汉铁路穿城而过……”这一切令少年皮明庥心驰神往。

  1951年,皮明庥被选送到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学习。自此,他与武汉结缘,踏上了“收藏”武汉的路程。一有空闲,皮明庥就会寻访汉口的老街道,逛古玩摊“淘宝”,为治史寻求佐证。琳琅满目的汉正街商品、风格各异的租界老房子、热火朝天的打铜街敲击声……让他对大武汉的热爱日益加深。

  骑自行车踏访辛亥遗址

  1981年,时逢辛亥革命70周年,在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教书的皮明庥骑着自行车跑遍武汉三镇,踏访10余处辛亥革命遗址。

  当时,他看到的起义门,只剩下一个拱形的门洞,上面的城楼都没有了。砖头被附近的农民拆掉,搬回家去盖房子、垒猪圈。破败景象令人痛心。

  走访归来,皮明庥立即奔走呼吁,希望相关部门重修起义门。今年9月,起义门城墙复建工程启动。

  当年,为了收集散见在各处的武汉史料,皮明庥经常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一整天泡在湖北省图书馆,中午一杯开水、两个馒头,甘之如饴。

  为木兰成功申遗找到“铁证”

  2007年,黄陂区将“木兰传说”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共有6个城市竞争。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木兰传说”最终花落黄陂。

  黄陂能战胜如林的强手,皮明庥功不可没。2006年,皮明庥在市社科院藏书——清康熙年间《古今图书集成》中,发现一段上万字的记载,涉及木兰事迹、传说、诗词等,这段文字,收录在“湖广省黄州府黄陂县”一章内。这一发现令皮明庥如获至宝:“300年前官修书籍里的这段文字,有力地确认了黄陂是木兰故里。”

  皮明庥还从旧书市淘来一本民国时期《全国铁路旅行指南》,书里记载了黄陂有一处木兰坟,说是自宋朝就有的。

  有了可靠的文献,皮明庥还先后8次前往木兰山,实地寻访遗迹旧址。

  在各地争夺木兰故里的纷纭众说里,黄陂凭着扎实的史证获得专家一致首肯。

  花甲之年仍“每年一书”

  1991年以后,已过花甲之年的皮明庥仍是“每年一书”,著述不止。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综》、《武昌起义史》、《武汉史稿》、《近代武汉城市史》、《盘龙城研究》、《中山舰风云录》、《汉口五百年》、《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武汉简明史》、《武汉通史》……著述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一幅全景式武汉历史长卷。

  近年来,年事已高的皮明庥仍发挥专业优势,活跃于各种公益事业:参与中山舰博物馆选址,论证武昌阅马场由来……致力于推动武汉文化事业发展。

  “我虽然没有生于厮,但是我长于厮、工作于厮,为武汉历史存真是我的夙愿。”皮明庥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