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 月,英国自由摄影师埃里克斯。霍夫德前往日本最大的捕鲨业中心气仙沼市,拍摄下犹如地狱般的鲨鱼削鳍工厂。2009 年,这里一共捕杀了31500 吨鲨鱼。霍夫德发现,产自这里的鱼鳍,有一半销往中国香港、上海等城市。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鱼翅羹在香港和拥有最大消费群体的大陆都是一种奢侈品,这道菜体现了东亚文化中热情好客与维护“面子”的复杂观念。
文/ 周一妍 图片/Alex Hofford
日本气仙沼市是日本赫赫有名的鱼翅“首府”。这个位于日本东北部宫城县的渔港,是日本国内唯一合法用于捕鲨的港口。
每年7 月至10 月,都是当地渔民最忙碌的时候。今年7 月,定居香港的英国自由摄影师埃里克斯。霍夫德(Alex Hofford)花费了两天时间,在气仙沼市渔港亲眼目睹了数以吨计的即将灭绝的蓝鳍金枪鱼被渔民捕捞上来,与此同时,还有那些更加庞大的家伙—鲨鱼。
“大青鲨,119 吨;鼠鲨,10 吨;短鳍尖吻鲭鲨,3 吨。”一位渔民毫不忌讳地向霍夫德汇报两天的战果,言语中充满着得意。
“干净,高效,井然有序”,霍夫德向《外滩画报》记者描述他看到的鱼翅工厂作业情况。尽管他在几年之前已经跟随绿色和平组织前往日本拍摄过好几次渔民捕鲸的画面,但这次拍摄的鱼翅工厂最让他感觉恶心和反胃。
“那些熟练的工人,先用刀子划开鲨鱼的肚子,取出心脏,鲜红的血迹迅速沾满工人们的双手,鲨鱼的心脏差不多跟人的拳头一样大,它们被扔在一个镂空的塑料桶里,越堆越高,周围饥饿的大乌鸦正盯着这些血淋淋的食物??”
“鱼翅工厂的运作,犹如地狱般可怕,已不足以用残忍来形容。”霍夫德警告说,“担心之人,请勿靠近。”
探秘“鱼翅工厂”
“鱼翅工厂”的工人们一天的工作,从清晨5 点开始。破晓时分,他们通过货车将当地渔民捕捉来的鲨鱼搬运到工厂内。那是个灯光明亮、面积宽敞的空旷空间。工人的第一步工序,就是“尸体分堆”。
“ 一踏进大门,一股令人作呕的腥味扑鼻而来。而工厂里的工人们没有一个戴口罩,他们把脸贴近鲨鱼尸体,轻快地将它们点数,分堆摆放。”霍夫德回忆说。
当天,工人的工作量是75 吨鲨鱼。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尸体被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头。霍夫德数了数,每个山头都有20 条鲨鱼。这些鲨鱼在被捕捞上来的时候,就先被渔民刺中咽喉等关键部位,大多数在运送到鱼翅工厂的时候已经死亡,但少数生命顽强者眼睛微闭,依稀还能够听到它们急促的喘气声。
6 点30 分,鲨鱼堆基本分配完毕。工人们的第二道工序,是把这些鲨鱼的内脏取出。那些穿着色彩明亮的胶鞋和背带裤的男人们,熟练地将鲨鱼开膛破肚,取出内脏,扔在一个个塑料桶内。半小时后,鲨鱼的尸体已经被工人用输水管冲洗干净。
上午8 点,这些小团队开始静静地穿梭于被鲨鱼堆分开的过道,就像日本汽车工厂里的机械人一样,迅速地从这些被夺去生命的灰白色尸体上割去胸鳍、背鳍和尾鳍。鲨鱼鳍扑通一声,被扔进黄色的小塑胶篮子里,这些篮子很快就被装满,然后称重,最后送到附近一辆卡车上,由一个拿着记事本的男人负责交易细节。
很快,叉式运货车开进工厂,铲起数十吨被截肢的鲨鱼尸体,然后将它们卸到一部大卡车里。工人用水管将布满殷红血迹的地面迅速地冲刷干净。
9 点30 分,一天任务全部结束,整个工厂又变得亮堂起来,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霍夫德最满意的一张照片,是一张鲨鱼屠场内,鲨鱼尸体堆积如山的全景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包括英国《卫报》在内的媒体广泛引用。霍夫德回忆,当时他跟着工人们忙里忙外,甚至借用了工人的升降机,把自己升到工厂的最高处。“他们根本不介意我拍摄照片,甚至还得意洋洋地对我说,除了鲨鱼屠宰时留下的鲜血和排泄物,鲨鱼的其他部分都会被我们充分处理加工。”
自古以来,出海捕鲨就是气仙沼市的传统,鱼翅汤更是当地的传统菜肴。当地渔民介绍,随着现代捕鱼技术的日趋进步,更长、更坚韧的鱼线,使得捕鲨过程更加高效。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尝鲜,当地人还想出了“取鳍秀”节目,以此推动气仙沼市的旅游经济。
每天清晨,早起的游客蜂拥至渔港码头,欣赏独一无二的“血腥”景观——“猎鲨取鳍现场秀”。这批游客,一部分人被宫城县崎岖的海岸线所吸引,前来享受这种美好的徒步旅行,而另一部分则是海鲜迷,前来寻找令他们味觉为之一震的新鲜海味。
霍夫德在其日记中记录说:这是一个毫无海洋动物保护概念的小镇。离码头仅一箭之地,你能看到“气仙沼市里亚斯鲨鱼博物馆”。入口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鲨鱼口。一旦进入,最先映入游客眼帘的是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耸人听闻的小报报道,讲述鲨鱼袭击游泳者的故事。从那些大大的标题中,人们获知的信息是:鲨鱼是专门袭击人的魔鬼,应该被消灭,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当今社会,无论是好莱坞的电影、媒体还是博物馆,都有意无意将鲨鱼魔鬼化。其实,大部分鲨鱼都是温顺的,我曾在潜水时遇到两头护士鲨,它们如同小孩般怕羞,喜欢与人亲近,根本不会攻击人类。”霍夫德说。
在经过展示鲨鱼自然史的部分后,博物馆已走过一半,接下来,游客们会经过一系列玻璃展柜,放置着各种由鲨鱼制作而成的产品。这些玻璃柜台想要传递的概念是“鲨鱼的全身都是宝”:鲨鱼的鱼翅约占体重的5%,可用于制作鱼翅羹或者罐头鱼翅汤;鱼肉可以烘焙成鱼松,也可以腌制后卖给酒店;鱼肝经熬煎,专供制药厂做鱼肝丸;鱼皮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高级的皮包;鲨鱼的骨头可以被制成鲨鱼软骨丸,治疗关节痛。
鱼翅的去向
当地工人告诉霍夫德,由气仙沼市处理过的鲨鱼鳍,被分别处理成干鱼鳍、湿鱼鳍以及冷冻鱼鳍三类,其中,干鱼鳍的一半,被中国香港、上海等地以及在日本的中国饭店订购。
45 岁的福山先生是气仙沼市的鲨鱼鳍处理工人。他说:“这里有大量鱼鳍被送去上海,数目非常可观,因为那里有许多富人。相比中国从亚洲、中东或者非洲等其他地区预订的鱼翅,我们这里的出口可以要价更高。尽管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鱼翅,但他们更喜欢日本的品牌。”
其余留在日本的鱼翅,被送去各类婚宴、公司宴会等场合。霍夫德走访了几家在气仙沼市周围的鱼翅加工小型食品厂,他们的出口通常供给日本的中国饭店。
“我对中国人盲目崇拜日本鱼翅很不解。”霍夫曼告诉记者,“鲨鱼在全球海洋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它们不懂国籍概念。很多鲨鱼从夏威夷海岸游到日本,被渔民捕捉上来,难道我们就能说它们是美国鲨鱼?”
霍夫曼的照片还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克里斯塔。马哈(Krista Mahr)的注意。他在8 月15 日出版的《时代》上撰文《一碗鱼翅羹引发的物种灭绝》中写道:“鱼翅羹在香港和拥有最大消费群体的大陆都是一种奢侈品,这道菜体现了东亚文化中热情好客和维护(或失去)面子的复杂观念。”
文中还引用了香港一家米其林两星的粤菜饭店老板阿尔文。梁的说法:“这就像香槟一样,你不会在庆祝时打开一瓶可乐。这是一种仪式!”
一面是人们对鱼翅的趋之若鹜,一面是触目惊心的鲨鱼锐减事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第十五届缔约国大会今年3 月在多哈举办期间,美国海洋环保组织Oceana发布报告认为,每年有7300 万条鲨鱼被杀。在大西洋,大多数种类的鲨鱼在15 年内减少了约80%,受冲击最严重的锤头双髻鲨甚至减少了90%。总体来看,大约460 种鲨鱼中有126 种正濒临灭绝。
相对于其他野生鱼类,鲨鱼的成长十分缓慢。它们的性成熟期很晚,比如雌性大白鲨,需要活到12 至14岁才能性成熟。而且它们性成熟后,往往只产一两条后代,不会像大金枪鱼那样可以产下数以百计的卵。专家认为,鲨鱼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如果从环境中消失,生态系统就会陷入混乱。
该次CITES 大会上,一份鲨鱼保护提案被否决,中国投了反对票。中国代表团认为还没有科学证据说明鲨鱼生存已经受到威胁,且CITES 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合适平台。海洋科学家伊丽莎白。格里芬说,中国反对保护鲨鱼,部分原因是鱼翅羹在中国饮食传统中的神圣地位。
鱼翅工业,古来有之,但是近年来日益名声狼藉,不仅仅因为其对全球鲨鱼数量造成的影响,还因为一种新型的捕鱼方式——“削鳍弃鱼”。这种方法是目前最高效快捷地获取鱼翅的方法,渔民抓住鲨鱼后,割掉鱼翅,然后将鲨鱼扔回大海。鲨鱼失去了鱼鳍,就等于丧失了生存能力,最终的命运是慢慢沉入海底死亡。由于鲨鱼鱼翅每磅可卖300美元,而鲨鱼肉却并不值钱,还需要占用渔船的冷冻室、加重船的负荷,在经济上不划算。
“相比‘削鳍弃鱼’行为,日本的鱼翅工厂,至少做到了不浪费。”霍夫曼说,“但是,食用鲨鱼除鱼翅外的其他部分,也相当血腥。比如,气仙沼市推出的特有菜肴,鲨鱼心脏刺身,吸引的就是足够嗜血的游客。”
鲨鱼保护在中国
今年7 月在日本气仙沼市拍摄鱼翅工厂,是霍夫曼和他的同事Paul Hilton历时4 年的记录捕鲨全球项目的一站。此前,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非洲、中东地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
“我的下一站目标,就是浙江温州的蒲岐镇。” 霍夫曼告诉《外滩画报》。他计划在今年12 月前往蒲岐镇,因为他在网上查阅到资料显示:蒲岐镇鲨鱼加工量占全国的90%,2009 年水产品加工产值4 亿多元,其中80% 来源于鲨鱼加工。此外,霍夫曼获知消息,今年12 月,将有一批来自台湾的干鱼翅进入蒲岐镇进行加工。
“他们是否会接待我?去当地拍摄是否安全?”霍夫德询问记者。
某电视台今年1月播放的“30 年的鲨鱼致富路”节目,讲述了浙江省乐清市蒲歧镇一个鱼翅商家的致富故事。据节目介绍,仅这个小镇就有几十家鱼翅加工厂,而节目重点介绍了商家王星标,他的加工厂每年能处理鲨鱼六七千吨,年产值在四五千万元。节目一开始,镜头中就出现了一个五米长、一吨重的鲸鲨。老板王星标解释说该鲸鲨是误入渔网,而非捕捞。
目前,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是否能承受大量猎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仍是一个备具争议性的话题。香港是反对该行径呼声最高最出名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大陆,一些先知先觉的民间组织已经开始行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鲨鱼解救”行动发生在2009 年3 月,广州一家酒楼花费2 万元,从海产品市场买回一条长3 米,重200 公斤的护士鲨,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徕食客。
中国动物保护组织“绿眼睛环境组织”偶然发现这则广告,随后派出工作人员扮作食客暗访,得知70 多名食客已经预约,准备分食。绿眼睛向酒楼递交请愿书,志愿者携带“不要屠杀,让护士鲨回家”等标语牌来到酒楼门口。酒楼见状关上了门,志愿者就把请愿书通过门缝塞进去,服务员用脚踢出来,志愿者再塞进去,反复多次。
随后新浪等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部分媒体连续三天将此事放在头版头条。广东省渔政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做了干涉,酒楼妥协,护士鲨最终被安放在了广州海洋馆中。
“绿眼睛”总干事方明和告诉《外滩画报》:中国现在还是仅从经济价值角度看待鲨鱼,绝大多数鲨鱼只是普通海鲜产品而已。“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由于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而鲨鱼又处在食物链最高端,体内水银成分越积越多,食用鱼翅,等于在给自己下毒。”
在华国际NGO 中,美国野生救援协会(Wild Aid) 做的鲨鱼保护工作最多。2004 年他们设立北京办公室,主要通过播放公益广告和聘请代言人宣传鲨鱼保护。
2009 年4 月22 日,世界第40 个地球日,王石、冯仑、柳传志、马云、牛根生等代表数百名企业家携手美国野生救援协会,发起“保护鲨鱼,拒吃鱼翅”的公益倡议。马云在2009 年12 月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自己已经两年没吃鱼翅,并透露阿里巴巴网站已关闭部分鱼翅贸易。
在中国,最知名的鲨鱼保护者是NBA 球星姚明。2006 年,他被野生救援协会聘为“中国护鲨大使”。
然而,这个看似光鲜的头衔,却把姚明推向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
当时,姚明表示:“今后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但随即遭到数家海产品商家联合写信抗议,指责姚明的举动将严重影响鱼翅消费市场。该联名信由广州一家干货生产商签署,也代表了中国香港、日本及新加坡等地的多家生产厂商。
9 月1 日至30 日, 霍夫德在香港举办“ 鱼翅工厂” 个展。与此同时, 他还推出了摄影作品集《人鲨志》(Man&Shark)。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媒体对残忍的捕鱼行为日渐关注。前有“绿色和平”的保鲸行动,后有“海洋保护者协会”拍摄的2010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尽管鲨鱼没有鲸鱼的歌声动听,也没有海豚的聪慧可爱。但我仍希望通过我的照片,让这些肮脏的鱼翅工厂停止运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