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5, 2010

佛塑欠公众一个道歉

  日前,央视经济频道对上市公司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公司违规使用洋垃圾进行曝光。该企业从顺德威控(塑胶)有限公司购入用进口洋垃圾制成的废料颗粒,制作发泡餐盒进行内销,每个月大约生产2亿个餐盒。据专家介绍,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盒,装入滚烫的食品后会出现泡沫塑料丝,消费者无意中可能吃进去,而人体并不能分解这些东西,这样就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央视的报道引来佛山塑料行业集体反弹,佛塑虽然承认存在违规行为,但对报道所指的产量提出质疑,顺德威控有限公司也表示央视报道不实。此后,本地记者采访到佛山塑料行业的聚集地杏坛吕地工业区,多家企业表示他们只管卖出产品,客户要用来做什么却不是加工企业能够制约的。这样的反应实际上完全在意料之中,几乎已经成为当前舆论监督的基本生态。当强势企业或者强势政府部门出现违法行为时,媒体必须掌握到完全的证据才能够产生一点压力,但是这样的压力实际上并不足以让企业对社会低头。事情出来以后,企业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对社会对公众道歉,反而是对他们犯下的错误处处隐瞒、处处公关,对媒体的证据吹毛求疵,对公众的反应置若罔闻。此前,在造成全国影响的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以及《经济观察报》记者遭通缉事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最极品的例子。现在,我们完全看不到以佛塑为代表的佛山违规生产发泡餐盒的企业界有一点道歉的诚意,一旦佛塑这样的业内龙头企业也采取这样的态度,整个佛山的塑料企业就会整体附庸其后,采取对媒体监督的对抗、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对政府权力部门的公关。

  我们再看此事之后的政府反应,据佛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消息,市质监部门8月10日晚从媒体报道中获悉有企业违法生产的线索以后,连夜启动食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截至11日下午,共查处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的企业7家。地方政府反应是够迅速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地方政府部门发现企业违法生产的线索都应该由媒体来承担么?很显然不应该是。但迟到的处罚难免让人质疑,某些部门在惩治违规企业时,动力源自外部舆论压力,而非常态。

  以行政力为主导的县域经济竞争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动力,这样的制度性动力在经济红利以及经济发展优先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时代里能够取得社会正效应,但同时也存在着公权力对既得利益者进行监督动力不足的问题。当这一问题造成社会问题堆积,难免反过来影响地方政治经济。

  佛山是中国工业化的标本城市,更是广东推行经济转型的重点城市。如果这些违规企业仍然存在,不仅会影响佛山的形象,更会阻碍佛山转方式的推进。佛山市有关部门应以此事为戒,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对违法生产企业处理毫不留情。而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佛塑,更是欠公众一个道歉。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迅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