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 2010

赵家兄弟:执着造车梦

  赵家兄弟:执着造车梦

  飞机上的人终于看到了他们。一个包裹从空中掷下,兄弟俩打开一看,是大饼,还热着。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只要是说到车,平日里用词造句还要琢磨一下的赵秀顺、赵秀国兄弟俩仿佛就会有说不完的话。

  “车也是讲究腰线的。”

  “对。”

  “就像一个人的五官,搭配得好就是漂亮,不好就是难看。”兄弟俩一唱一和,眉飞色舞地说。

  但说着说着,又有安静的时候。“不经历地震,体会不到人生短啊。”弟弟赵秀国一脸感慨。

  唐山地震发生时,赵秀顺16岁,赵秀国12岁。由于中苏关系当时正处于冰冻期,赵秀顺的大哥还在另一间屋子里嚷:“苏联的原子弹来了。”赵秀顺一抬头,窗外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乱七八糟地晃着。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先出了屋。再一回头,房子全塌了。幸好屋顶上的一块挡板斜落下,赵秀国身材瘦小,被挡板遮住了性命。抖抖索索地爬出了废墟,他才回过神来,不是原子弹是地震!

  “头上、身上全是土,光着脚,就像《唐山大地震》里演的那样。”赵秀顺回忆说。他搂着弟弟,两人拼命往天上看,希望能看到救援的飞机。

  盼了几天几夜,兄弟俩又饿又渴。快坚持不下去时,飞机真的出现了。那是用来空投医疗设备和食物的飞机。

  赵秀顺从废墟里扒出一截红色被罩,然后找了根棍子捆着,用尽全力地挥舞、挥舞。飞机上的人终于看到了他们。一个包裹从空中掷下,兄弟俩打开一看,是大饼,还热着。

  “我后来才知道,那些大饼是安徽的老百姓省下粮食做的……”说不下去了,赵秀顺掩面哭起来。

  直到今日,弟弟赵秀国对任何摇晃都特别敏感。哪怕是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只要旁边有人抖抖身子,他就会浑身一激灵,“整个心都提在嗓子眼上”。

  地震过后,兄弟俩成了孤儿。“那时遇见幸存的人,就问你家还有几个人?大家都一样,每家都有遇难的。”赵秀国说,“第一天晚上还在一起的人,可能第二天就没了,所以我们之后特别珍惜生命。”

  之后赵秀顺进了当地居委会做临时工。他本来舍不得把弟弟送去河北育红学校(当时的孤儿院)读书,但听说那里每天可以有一个苹果吃,就同意了。

  当然,孤儿院的待遇不止有苹果,赵秀国觉得生活挺滋润。但他不喜欢读书。业余时,他爱好做模型玩,还曾经得过青少年模型大赛的二等奖。

  初中毕业后,赵秀国回到了哥哥身边。他做修理、做钳工,赵秀顺则被调到了当地一家汽车修理厂,兄弟俩还算是同行。工作以外,两人有时会想起家人,特别是去世的父亲。赵秀顺记得,父亲生前在开滦矿当司机,每次开车回家后,两兄弟就跑到车前这看看、那摸摸。

  “嘿,有什么好看的!”父亲训斥道。“我们也想开车。”“会开车算什么,有本事造辆车!”

  最后这句话,在赵家兄弟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真正动手造车,是受了2004年上海第一次主办F1方程式赛车的刺激。

  “中国的土地上,跑的都是些外国车。”赵秀顺很不服气,“我们自己造一辆吧!”

  当时,经过企业改制、下岗风波,赵秀顺与赵秀国在路边自己开了家摩托车修理部。决定下了后,两人就在店里造车。知道兄弟俩想法的人没有一个不笑话他们的,“你们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要资金没资金,还想造车?”

  不过,赵秀顺与赵秀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一把榔头,两把扳手,两个人把防盗门卸下,捡了一大堆易拉罐,还拆了自行车。“原材料都是从周围能找到的零件上凑,还环保。”

  一年多后,一辆F1真的从他们小店里诞生了。两人还认真地向外界解释,“就是要通过自己造的赛车给国内大制造商们以压力”。

  此后,兄弟俩也没停住脚,他们的第二件作品瞄准了经典老爷车。原材料还是从自家凑。

  “我们这辆车,是吸取各家之长。”两人谈及自己的理论,“1:1是抄袭,1:2是模仿,1:20就是创新了。”但创新的过程仍然艰苦。由于过于专注造车,两人的摩托车修理生意索性关门闭业,赵秀国还因为妻子不理解自己,离了婚。

  “到我们这个年龄了,选择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人坚持理想不容易。” 赵秀国解释道。唯一让两人有些尴尬的是,他们不好意思和别人握手,因为油污留在指缝间,总也洗不干净。

  今年5月,兄弟俩历时两年造的老爷车终于问世。唐山人给它挂了个牌号“唐山-兄弟之光”。(实习记者 李珵 贾云娇 韩新 沈念祖 对本专题亦有贡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