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 2010

端 阳 记 俗

  屈原故里秭归人在民俗节日中,最看重春节和端阳节。春节是“年”,多的是亲人相聚的团圆和温馨,辞旧迎新的庄重和喜庆。端阳则讲究民间节日气氛的营造和民俗的传承。

  故乡归州的端阳从农历四月初就开始准备。乡间是必定要划龙船的,作为州府的归州划得是白龙。从农历四月初开始,去年划过了的龙船就开始修整。经过了一年的保管,龙船的裂缝要补了。匠人开始用竹子里的纤维做一种特殊的填补材料,民间称之为“麻瓤”。这是一件十分细致的事。先把选好的竹纤维放到石臼里,用木兑捣得柔韧纤细,又放进用上好的桐油调制的石灰粉一起反复捣,一直捣到黏黏细细而又牵牵连连成“油泥”为止。匠人先把龙船的细缝掏干净并用鬃刷刷,然后用一把薄薄的铲子,把“油泥”一丝不苟地向龙船的细缝里填,一直把龙船上因干燥而裂开的所有口子填满,又用质地细腻的石头磨平缝隙。这些都做完了,匠人会细心地为龙船画上白色的鳞片,再油上上好的桐油。只要三五日,桐油一干,那些“油泥”就同龙船的木料结成一个整体,比骨头还要硬,而龙鳞也会熠熠闪光。

  龙船修整好了,到农历四月下旬,桡手们就要开始动作了。二三十个精壮的汉子左右分列着把龙船抬下水,就开始操练。一般的情况下是要放几挂鞭炮以示喜庆的。看热闹的男男女女会挤满河滩,一时间船上岸上笑语喧哗,其乐融融。岸上铺子里早有热心人去安排做一咬一口肥油的肉包子,还有人去准备白酒和雄黄酒。中午时分,练习的桡手们挤进铺子里,一只手抓着肉包子,一只手端一碗里面加了雄黄酒的烧酒,咬一口肉包子喝一口酒,嘴里还不忘互相说着上午演练的得失。吃饱喝好,桡手们席地而坐,卷起四川毛烟抽上几口,又邀约着向龙船走去。在大约十天左右的时间里,这些桡手们就这样风雨无阻地生活着,一个个浑身黝黑发亮。农历五月初四,龙船会被桡手们抬到岸上,底朝天搁在大大的木板凳上,匠人再次检查龙船并用桐油将龙船涂遍,然后用从山上挖来的土蒜捣成的土蒜泥,在底部均匀涂抹。据说,这样处理后的龙船等于抹了润滑剂,划起来更为快捷。一切准备就绪,桡手们要做的事就是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决战头端阳。

  五月初五天色未曙,桡手们庄严地来到龙船前分列两旁。拖艄的大师傅大喊一声“起哟”,龙船就被汉子们提到了江水里。站头的大师傅把龙头恭恭敬敬地安到龙船上,鲜红的绸子把龙船衬得十分威武。一碗碗兑了雄黄酒的烧酒被桡手们捧了起来,大师傅吆喝一声“干”,所有的酒都被汉子们一饮而尽,桡手们齐崭崭地把装酒的碗摔碎,根据自己划船的位置,扶着船舷同时纵身而起坐进龙船里。锣鼓响了起来,岸上的鞭炮炸了开去,在站头师傅的指挥下,龙船绕着河岸徘徊复徘徊,龙头频频向岸上的父老乡亲点头致谢,然后箭一样向屈原沱划去。

  我们家里的端阳是从农历五月初开始的。母亲不知从哪里谋来了大片大片的蓼叶,用大木盆泡了起来,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也被母亲用小木盆泡了起来。去年被母亲藏起来的雄黄也现身了。母亲找来磨刀石把雄黄蘸水磨到小碗里,磨出的水被母亲倒进一个酒瓶里,同瓶子里的酒融合到一起,剩下的雄黄碎渣就放到小碗里用一点酒泡上。五月初四的晚上就要包粽子了,那些浸泡好了蓼叶被洗刷之后青得绿人的眼,泡涨了的糯米装进折叠得精致的三角形蓼叶里,白白胖胖的十分诱人,再往里面放进一颗红枣,我们在一旁看得恨不得生的就吃掉。母亲就笑我们一个个都是好吃佬。母亲不会马上就把粽子蒸上的,只有我们都睡了,母亲才会蒸粽子,因为那时候我们不会站在一旁馋。

  我的端阳也是从五月初开始的。家里悬挂的艾蒿由我负责割回来,我必须有机谋心寻找到最好的艾蒿,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否则让其他小伙伴发现了,我就不能采割到最好的艾蒿。那几天我的心被一种莫名的东西振奋着,每天都要去看我的五月艾是否还在。同时我还要起早贪黑地到菜园子里莳弄那些南瓜、茄子和辣椒。因为哪个家里头端阳有自己菜园子里的南瓜吃,哪个家里就能干。看着南瓜蔓一天天延伸,南瓜花开了,小南瓜探出头来了,我的心里就痒痒的直得意。

  五月初五的星星还在眨眼的时候,我就利索地起床,拿起镰刀飞快地跑到我守候多日的五月艾前,刷刷刷地放倒一片沾满露水的五月艾,把镰刀往背后的腰里一插,抱起五月艾就回到家里。这时候很多人才刚刚起床。整个过程是不能说话的,这是我至今都没有弄明白的。我问过母亲,也问过我最崇敬的爷爷,他们都说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为什么不能说话他们也不知道。母亲把我割回来的五月艾分成若干份扎成小捆,然后缠上红丝线挂到大门两边,五月艾略带苦味的清香就香了晨风和村落。这时我已经没有时间去体味了,我们快快吃饭,然后把酒碗里的雄黄抹一点在额头上,怀里揣上两个粽子,有时运气好,母亲还会给一毛钱,就乐得跳几跳地跑向河边看龙船下水。

  五月初五的归州就是一个激情奔涌的海洋。街道两旁,不管是民居还是商铺,不管是吊脚楼还是洋房子,只要有门的地方都挂着缠了红丝线的青青五月艾,有讲究一些的,还在五月艾里插进耿直而锋芒毕露的菖蒲。所有的饮食店里都蒸着热气腾腾的粽子和咸鸡蛋,所有的小摊小贩的篮子里都装着脆生生的白花桃,三分钱两个的白花桃看了就让人流口水。我却舍不得三分钱,所以只好羡慕地看别人吃,自己忍不住吞几口口水。窄窄的老街,一年四季,只有在划龙船的端阳才有这样热闹!光滑的青石板街在无数双脚踏中发出欢快的脆响,在脆响中,来自三山五岭的人兴奋地问候着讲述着。远处传来屈原沱里的锣鼓声号子声,让我恨不得飞起来,却怎么也无法从人群中挤过去。

  等我们终于来到屈原沱时,夹江两岸早已是人头攒动。我在人缝中钻来钻去,终于挤到江水边。眼前五颜六色的龙船飞来飙去,锣鼓声号子声震耳欲聋。我站在还有几分凉意的水中,把怀里的粽子按了又按,然后小心地掏出来,和着《招魂曲》的号子,把粽子投向江水里。我不知道神鱼是否能够吃到我的粽子,哪怕我过端阳只有两个粽子,我也愿意给神鱼吃。因为爷爷告诉我,是神鱼把我们的屈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驮回来的,屈原是我们秭归最爱家乡、爱祖国、爱百姓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一个人的魂在异乡漂泊。许多人同我一样,把自己的粽子纷纷投向江水里,嘴里都放声唱着:

  大夫啊大夫啊,回故里啊回故里!

  唱着唱着,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泪眼中仿佛看见屈原大夫真的踏浪而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