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4, 2010

香港六家银行被曝出售60万客户隐私

  中广网北京8月14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5时58分报道,香港“八达通”出售客户个人资料的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香港金管局又曝出,在香港25家零售银行中,有6家银行在过去5年里,将总计60多万客户的资料透漏给第三方。银行究竟如何利用这些客户资料,又如何保护它们?香港银行出售资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漏洞?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中央台记者。

  主持人:“我们在申请一些银行业务时总是被要求填写各种各样的个人信息,对于这部分信息的安全,银行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吗?”

  答:“其实各个银行在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其中还是有些共同的政策是每家银行都有的。根据一些银行业内人士的介绍,在目前大陆的银行业内,最为基本的一点就是,即使有金融机构想查询这些个人信息,也必须得到本人的授权和同意,否则就是违规。

  金融机构每次查询个人的信息,都会记录在案。如果消费者发现查询记录中有银行越权查询的情况,就有权向查询银行核实,发现违规的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反映。”

  “根据2009年2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机关、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要处以罚金。”

  “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多面保护、有法可依的,但是我们看现在香港报出来的情况也并不是香港没有相关法律,而在于是不是有漏洞可钻。比如说这次时间出来之后,就有分析人士表示,银行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都有一句“信息可能被转移”,但却没有比如说“不接受销售信息”、“不允许转给商家”等等的选项,也就是说你要申请银行的某项服务,就必须接受信息可能被转移。”

  主持人:“如果像汇丰、渣打等银行所说的,他们不存在这种行为,而且一直严防严办,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资料泄露出来?”

  答:“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实这背后更多是经济利益在作祟,机会成本低了,自然有人跃跃欲试。最近几年,不只是在金融领域,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泄露、出售个人信息牟利的现象,个人信息“商品化”这个词早已经不新鲜了。这次事件中,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就表示,在这6家涉及出售客户信息给保险公司的银行里,有5家从中获利,有1家除了转售资料外,甚至还有与保险公司合作,做推销安排。”

  “尽管金管局也表示,这种行为不一定违法,但银行作为公众认为最为严谨、最为安全的地方,不能一句不存在就想回避所有问题。有专家就指出,部分银行对客户资料管理不严也是十分现实的情况。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