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网即时报道 (记者 林文龙)自7月9日一场暴雨后,北京地区似进入“梅雨天”:相对湿度高,能见度低,气温较低。
气象监测资料显示,7月9日到14日,北京平原地区平均降雨量为33.2毫米,比近10年同期多43.1%,与去年同期持平。降雨中心位于北京东部,朝阳、通州、密云、怀柔、平谷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
气象专家介绍,从9日到15日连续7天,阴雨绵绵,相对湿度均超过70%,昨天傍晚时分相对湿度更是超过了90%,接近饱和。据监测,南郊观象台逐日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比常年和近10年同期偏高。
据预报,从今天到18日,这种类似梅雨天气仍将维持,降雨以小到中雨为主,局部地区有短时强降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最高气温一般低于30℃,相对湿度较高,能见度较低。
专家释疑
气温低,为何不凉快?
新京报网即时报道 (记者 林文龙)近期,北京气温平均只有24℃,较常年25.9℃低1.9℃。在这样的温度里,为什么感觉不到凉快?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解释说,人体对湿度非常敏感,出汗的过程就是身体试图保持凉爽并维持目前温度的过程。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汗液很难挥发到空气中去。因此,在相对湿度较大时,人体的体感温度会比较高,身体舒适度较差,也就没有了凉爽的感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