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灾区气象保障服务!”
--中国气象局舟曲泥石流气象保障服务见闻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张辛欣、崔文毅)山体滑坡,洪水咆哮。8日凌晨,一场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降临甘肃省舟曲县,目前已造成1000多人罹难、600多人失踪。11日开始,舟曲迎来灾后第一场降雨。如何避开不利天气进行救援抢险?未来降雨是否再次引发地质灾害?此刻,救援气象保障服务经受着灾区群众以至全国人民的严格检验。
记者来到处于Ⅱ级应急响应状态的中国气象局,一场灾区相邻省份天气会商会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随着副热带高压向西推进,舟曲附近区域尽管冷空气的强度不大,但是暖湿气流很强,雨量仍然会增大。”“根据卫星监测,未来三天白龙江上游流域将有中到大雨,其中流域中下游面雨量较大。”中央气象台多位首席预报员和中国气象局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及图表展示,与灾区及相关省份气象部门共同对天气实况、趋势、影响等进行分析探讨。
在会商室最醒目的地方,舟曲灾区三维地形场景图对天气形式进行实时立体监测,滚动播放舟曲及周边地区逐时天气变化。首席预报员工作台前的8个屏幕,分别从雨量,雨强,风力,卫星云图、雷电等多个方面对受灾区域进行动态观测分析。
“这次重大灾害天气,各级各地的气象观测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稳定的气象观测为未来天气研判和抢险救援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
在一幅对流云遥感图像上,记者看到,淡青色的云图布满舟曲上空。“这就表示未来舟曲上空的云层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多幅相关的图像预测降雨落区和强度。”中央气象台应急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说。从灾害发生至今,每天24小时在岗的应急工作使得这位资深预报员眼里血丝密布。
“遇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特别是进入应急状态时,除了日常的预报预测工作,我们每天专门有一名首席预报员负责灾区天气监测和分析。通常,这位首席预报员要盯到灾害天气过程结束为止。”中央气象台预报员李勇告诉记者。
从早间会商、午间加密会商到晚间加密会商,从定期气象专报到逐时云图分析,气象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将焦点凝聚在舟曲及其上游地区天气,将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及时有效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灾区群众,给救灾指挥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会商结束后,记者来到中国气象局应急值守办公室。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应急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时刻监测各方动向,第一时间与民政、交通运输、农业、水利、安全监管、卫生、民航等部门联动,为有关部门提供针对性服务和措施建议,并通过网站、邮件、电话、短信、传真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南。
据了解,灾害发生后,中国气象局迅速成立甘肃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工作组,来自国家级、省级气象部门的领导专家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提供气象保障技术指导;便携式区域自动站、应急移动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仪雷达等仪器对灾区天气进行加密观测;气象信息中心DVB-S卫星单向广播系统调试成功,保障了信息传输和视频会上系统的正常运行;探测中心加强应急响应区域设备的监控和保障……
“当前,不仅灾区的降雨,白龙江沿线任何一个地方的降雨都会对抢险救灾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他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切实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和雨情监测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雨量监测和道路交通的气象预警预报,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