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80后无法赡养父母是个社会命题
乾羽高校教师
赡养老人,是子女重要的责任。但记者通过群访调查,90%的80后都确定自己无法赡养自己的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8月20日《中华工商时报》)
赡养老人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于自己而言,80后正处于艰苦打拼的阶段,房子、车子、孩子已经成为让他们头疼不已的“大山”;于赡养对象而言,可能不是一方的父母,而是双方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一对多的赡养现状将会让人疲于应付。况且,还有很多老人并没有完善的保障体系。
赡养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承担。即使有赡养之心,有尽孝自觉,若没有相应的能力去承担,赡养还是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看到80后们无法赡养父母时,仅仅强调孝心是不够的,当他们有孝心而无能力时,这种强调不仅无助于现状的改变,而且将对80后们形成道德的逼视———本来无法赡养已经够他们难过的,难道还要因此认定、指责他们不孝?在这一点上,父母是最能够体谅孩子的,新闻中一位已为人父母的50后对记者说到“对80后无法赡养50后表示十分的理解,并且表示并没有指望自己的孩子赡养自己,他们更加希望帮助子女的生活过的好一些。”
在家庭层面上,赡养难题引起的思考与行动囿于个人的境遇。此时,应该从社会层面上思考如何解决棘手的养老问题。因为,赡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家庭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无论是作为一个劳动者应该有一个体面的晚年生活,还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社会生活的属性,家庭的养老问题无疑也是社会的养老问题。因此,当养老对家庭而言成为一个无法承担的负担时,就需要借用社会的力量让养老问题变得轻松一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对老人养老和医疗的保障,让人老后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另一方面加大对80后群体的权利保障,让他们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更容易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降低自己的生活成本。
当养老的成本在降低,而赡养的能力在增强时,赡养才不会成为一种无法承担之痛。所以,首先应该反思的不是道德感,而是社会应对老龄化压力的机制。无法赡养的命题,应及早引发人们对养老制度与养老社会化的深入思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